社交恐怖症多起病于青春期。
只有少数起病于20岁以后。有多种多样的症状表现形式。除个别病人外。
症状只出现在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而独处时则没有恐怖症状。
有的人害怕社交时会脸红。
而实际上病人并不容易脸红。有人害怕在社交场合下会晕倒、或打嗝或放屁等。
以致回避让交。
国内临床上见到的恐怖症中。
以社交恐怖症为最常见。这大概与下述两种情况有关:
常见形式之一。
是在一对一的社交场合下产生强烈的不安。
而与一群陌生人(如在街上或公共场所)混在一起时并无恐惧或只有轻微的紧张。发作厉害时伴有头晕、恶心、震颤等。严重者拒绝与任何人(除家属外)发生接触。
不能参加任何社交活动。
完全把自己跟朋友孤立起来。
无法上学和工作。
与西方人相比。
我国人是特别爱面子的。领导对下级最常提出的忠告是:要注意影响。家丑不可外扬。
是我们大家都极力遵守的信条。然而。
父母和长辈又往往不尊重晚辈。
甚至当众丢他们的脸;
有一女青年总害怕有人有特异功能。
能透过衣服看见她的阴部。尽管病人对特异功能持怀疑态度。
仍然害怕与人接近。她从童年能记事时起。
就特别怕别人看见她在大小便。
因而出门前必须先上一次厕所。
也不敢远离家门。
怕忍不住要去厕所——她多年来不敢上公厕。即使在家。
也必须门窗紧闭。
挂上厚窗帘。
才敢大小便。
尽管如此严加防范。
大小便时仍极为紧张害怕。数年前见报纸上有特异功能之说。
遂转而害怕特异功能。
另一种常见形式是怕看别人的眼睛。
怕跟人家的视线相遇。怕人家看出他表情不自然。
或者感到别人的目光很凶恶。
或者从别人的眼光中能看出别人对他的鄙视、厌恶甚至憎恨。有些病人诉述总控制不住用“余光”看人(查《辞海》余光有二义。
一指落日的余辉;~指惠而不费地对别人的照顾。均与病人所用语义迥异。
然病人皆不约而同地如此说。
也是一件令人惊异之事)。病人所谓余光。
指注视某物或某人时。
觉得自己控制不住地同时也在着另一物或另一人。如果问病人用余光看人有什么不好?是不是意味着斜眼看人。
有看不起人的意思。
还是意味着暗送秋波。
不正派?病人照例说不清楚。
甚至否认有任何看不起人和不正派的想法。
几乎完全在父母或老人身边长大的人。
不是任性、蛮横不讲理或看不起别人。
便是依赖、怯懦而孤僻。
也许二者兼而有之。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见了兽便显出羊的样子。
见了羊便显出兽的样子。总之。
不能平等待人。
不会社交。现在。
独生子女越来越多。
每一个家庭都住在封闭式公寓的单元房子里。
很少与同龄人游戏的机会。这种情况值得引起大家重视。
父母和师长往往忽视对孩子们社交能力的培养。生下来不久就交给祖母或外祖母抚养的孩子。
这一点尤其严重。很多人还不懂得。
从小到成年。
一个人只有经常与同龄人相处。
人格的健全成长才有保证。孩子们只有在与同龄人相处的过程中。
才能学会独立而不依赖他人。
自尊而又尊重他人。
病人的痛苦似乎在于。
他必须使自己的眼光像焦点一样集中于某人或某物。
而不允许其他人或物进入他的视野。
但是。
他做不到。还有极个别病人害怕自己的眼光会伤害别人。
至于用眼看人怎么会伤害别人。
病人却无法自圆其说。尽管如此。
病人还是害怕。有一男青年害怕与人交谈时用手挠头皮。
他认为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其实。
他头皮并不痒。
也没有挠头皮的习惯。
可就是怕交谈时会控制不住地这样做。
因而避免社交。
可又认为不社交无法立足于社会。
十分痛苦。
从上述两个病例可以看出。
社交恐怖症可以有各式各样的变异。
无法尽述。也许。
归结到一点。
社交恐怖症的核心是怕人。
各种变异都可以视为人的象征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waw.com/kjzms/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