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作为人昼夜规律的固有部分,良好的睡眠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而有问题的睡眠会对人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这种不良影响在身心发育尚未完善的青少年中尤甚。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生活模式发生巨大变化,作息规律的改变十分明显。《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指出,我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6成以上青少年儿童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其睡眠问题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长不足、入睡过晚、睡眠质量较差等。
以往研究表明,睡眠与儿童青少年肥胖、高血压、近视的发生、女生青春期的发育与性成熟等生理健康及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一项对名9-18岁的中小学生健康调研指出,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睡眠不足报告率较高,睡眠问题的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
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同样处于不稳定时期,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极易受不良因素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对生活和学习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抑郁、焦虑、情绪行为、心理弹性等是研究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测量指标。抑郁除了影响儿童青少年学业水平、认知能力发育、社交能力等外,与当前和未来的炎症水平密切相关,还可能导致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
国外研究报道的严重抑郁症状检出率也不尽相同,西班牙为4%,芬兰为6%,希腊为8%,澳大利亚为10%,哥伦比亚为25%。
抑郁不仅很大程度地降低了患病儿童青少年的生命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医疗负担和经济损失。焦虑是人类在感知压力和危险时产生的一种正常情绪反应,反应过度则会导致严重的痛苦和损害。
儿童青少年容易产生恐惧、回避、紧张、害羞等心理,出现社交恐惧、分离焦虑、特定恐惧以及广泛性焦虑等,影响儿童青少年正常的认知、情绪和身体发育以及社交。
国内一项研究显示,7%的农村学生存在整体焦虑的风险,超过一半的学生有学习焦虑、个人焦虑、孤独焦虑、自责倾向、敏感倾向、身体焦虑、恐惧症、冲动倾向等其中至少一种焦虑的风险。
情绪行为问题在近年来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wwaw.com/zlfa/15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