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现代人的八大奇异症状,你是否也有过烦恼呢?现在就让小光来教你如何“原地满血复活”!
所谓的现代人的八大古怪流行病分别是
PostHolidaySyndrome假期综合症;
MondayMorningSyndrome周一综合症;
Prosopagnosia脸盲症/面孔失忆症;
Trypophobia密集物体恐惧症;
PremenstrualSyndrome经前综合症/经前紧张症;
ChoosingDisorder选择障碍症;
Procrastination拖延症;
BulimiaNervosa易饿症。
No.1假期综合症(PostHolidaySyndrome);
假期综合症是人们在大假之后(特别是春节黄金周和国庆黄金周)的各种生理或心理的表现。如在节后的两三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
假期综合症的主要症状有:
睡眠紊乱:长假玩乐过度,不给身体充分的休息时间。这样就打乱了人体正常生物钟,造成植物神经系统紊乱,造成睡眠紊乱。
恐惧上班:经过连续几天的吃喝玩乐,好多人到了上班第一天还有些不适应,一些人还出现了焦虑、郁闷、烦躁等情绪,甚至对上班怀有恐惧的心理。
神经性厌食:过节往往出现一天不停嘴的现象,吃多了,就容易撑着,引起神经性厌食。
退潮忧郁症:在高度兴奋、高度热闹的节假日过后,又回归到平静的、日常的生活,因而感到孤单、抑郁、无聊等症状。
小光来支招:面对这些,首先就是要补充睡眠和合理安排起居,让自己的生活有规律,长假后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也不要吃得过于油腻,以免对肠胃造成更大的负担,尽量吃清淡一点的饭菜,假期的最后一天在家好好休息,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而且要加强自我调节,同时呢在假期最后可以准备茶水和水果,调整情绪,保持心情舒畅,睡前用热水泡泡脚也是不错的选择。
No.2周一综合症(MondayMorningSyndrome);
星期一综合症指在星期一上班时,总出现疲倦、腹胀、食欲不振、周身酸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由于在双休日过分耗费体力处理工作之外的事情,待到双休日过后的星期一,人们必须又要全身心重新投入于工作和学习,难免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应,这即是所谓的“星期一综合症”。
为了避免“周一综合症”,大家可以参照以下方法哦,原理“黑色星期一”。
首先,安排好自己手头的事情,别把周五的工作放到周一完成,不要总担心别人期望你怎样做,学会自我调节心理压力,多晒太阳,充足的阳光能分解负能量,保持与外界交流,多与朋友们沟通。同时也要多运动,运动时,可以暂时抛开外界的麻烦事,没事出去散散步,在清爽而安静的环境中度过周末,在周日的晚上好好的系一个热水澡,在柔和的音乐声中安眠,就寝前,用舒缓神经的香薰作辅助,薰衣草会是不错的选择哦。周一早上自己泡一杯玫瑰茶或者相思藤,用于平复心境。周末可以少食同时减少食物中的胆固醇含量,切记不要饮用大量的喝咖啡甚至是牛磺酸饮品,这只能让你变的更加疲惫。
No.3脸盲症/面孔失忆症(Prosopagnosia);
脸盲症又称为“面孔遗忘症”。最新研究发现,过去被认为极为罕见的脸盲症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较为普遍。该症状表现一般分为两种:患者看不清别人的脸;患者对别人的脸型失去辨认能力。
目前脸盲症仍属于医学难题,科学家称还没有任何的治愈方法。大家默默祈祷治疗方发早日找到吧。
No.4密集物体恐惧症(Trypophobia);
密集物体恐惧症其真正恐惧的原因是因为人们会对密集物体发生本能的恐惧心理,所谓的莲蓬图正是利用这一点吓到不少人,图片本身并不恶心,只是一种心理反应而已,类似于有人恐高症。轻度的可以通过慢慢从轻到重的熟悉尝试面对法克制,重度的就要看医生,会造成人心理不适,精神紧张,重要的是看见周围类似的物体就会产生过敏反应。可能会导致复发。
现在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有两种:
1.行为疗法
先弄清患者的恐惧是如何形成的,尤其是首次发病时的情景。,
采用适当的行为疗法,如系统脱敏疗法、暴露冲击疗法。
2.药物治疗
严格的说并无一种消除恐惧情绪的药物,对恐惧症躯体症状效果很好,能消除自主神经反应、减轻警醒水平。
No.5经前综合症/经前紧张症(PremenstrualSyndrome);
育龄妇女在应届月经前7~14天,反复出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迅即消失。因本病病症状波及范围广泛,除精神神经症状外还涉及几个互不相联的器官、系统,包括多种多样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症状,故总称为“经前期综合征。
没有治疗机制,但小光可以介绍如何去预防:1、放松心情2、少吃甜食3、少吃动物脂肪4、多吃纤维5、少喝酒6、不妨多做运动7、深呼吸8、泡矿物澡9、补充营养素10、可使用天然药草
No.6选择障碍症(ChoosingDisorder);
所谓选择性障碍就是对于同样能达到目的的不同方法、途径、路线,在选择的时候难以抉择,即便做出决定后仍然疑虑其它的选择是不是更好,从而导致时间的浪费,精神上的焦虑。
选择性障碍源于一种追求完美的病态心理,做任何事情都想达到完美,不要留下任何遗憾。这种心理应该引起当代人的高度重视,如果任由病情发展下去,则会导致精神不集中,影响睡眠,倍感压抑,精神恍惚,这些都是抑郁症的前兆。
针对这种情况,小光有几点建议,无论是衣食住行,在难以作出选择的时候,可以尽量回想上次做出的选择,或者参照别人的选择,一旦确定之后,尽可能的不要再改变,并且要肯定自己的选择,多想自己的选择有何优点、好处,不用去管别的选择是否更好,因为我们所需要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
No.7拖延症(Procrastination);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有拖延。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现这种状态,需要引起重视。
如何改变拖延症呢?小光告诉你只有去强制性干预。
1.改变认识
拖延与一些认知心理呈负相关,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认知,如运用积极暗示、增加成功体验和放大优点等方法获取自信;改变完美主义,帮助拖延者分析完成任务带来的益处。
2.积极情绪和调节动机
可以通过适当休息,转移注意力,适当地放松娱乐等来转换心情,获得暂时的积极情绪,不能逃避现实,忽视长远利益和问题的根本解决。在动机方面,任务性质中的任务厌恶影响拖延,所以需要将厌恶的任务转换为喜欢的任务或附加一些奖励。
3.增强自我效能感
增强自我效能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拖延的发生。鼓励个体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对自己进行自我管理,积极监控自己的行为并评估干预期。
4.发挥群体的作用
群体氛围可以为成员提供一种特殊的情境,充满理解、关爱、信任,这种环境的变化必将引起个体行为的改变。
No.8易饿症(BulimiaNervosa);
易饿症又称“精神性厌食症”或者“暴食症”,属于“饮食失调症”。
对于这种病症,首要是帮助患者回复正常的饮食模式。其目的是保持三餐定时和稳定体重,并戒除呕吐或捱饿的习惯。再者,专业医疗人士须为患者提供营养资料,使他们不会因体重增加过多而感到气馁或沮丧。
治疗的另一重要环节便是心理治疗─探讨患者过去或现在有可能与饮食失调相关的事宜及其他个人困难之处。假若暴食症患者患上柳郁症的话,可能需要使用抗抑郁药。
饮食失调症患者看过医生或专科后,可参与互助小组。这些小组会提供资料并给予支援,帮助患者解决问题。透过阅读正确的资料,能助他们认识正确的饮食知识及健康体重。
看完这些大家对这些“奇症”是不是有了解了呢,是不是也晓得如何脱离这些“奇症”呢,小光祝大家早日摆脱“病痛”的折磨。
图文来自于网络,由运营中心整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dwwaw.com/zlyz/12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