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开始脸红发热,如果忘了要说什么该怎么办?如果听众不喜欢你又该如何?如果你的竞争对手问你刁钻的问题,你该如何应答?
你有过演讲恐惧症吗?Glossophobia的中文意思是“说话恐惧症”或者“演讲恐惧症”,专门用来描述那些对于当众说话表示恐惧的人。曾经有人做过一项调查,询问人们最害怕的是什么?结果“当众演讲”竟然力压“死亡”,成为了人们最害怕的事情。换句话说:他们就算死也不愿意当众说话。
当然如果真的出现“不说就得去死”的情况,大部分人应该还是会硬着头皮说两句。不过即便如此,这个结果也足以表明,当众说话在人们心中是何种恐怖的存在了。
口才是天生的吗?在我的同学当中,有些人似乎“天生”就有不错的口才。他们是班级里最活跃的人,可以在课间闲谈时让周围的人不由自主地跟着他们的节奏走,也可以在演讲比赛的时候吸引所有观众的注意力。他们的演讲总是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备受评委的青睐。我从小就非常羡慕那些同学,并且因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而自卑了好一段时间。这就好比你特别喜欢跳舞却发现自己四肢不平衡;喜欢唱歌却发现自己五音不全。不过后来我渐渐发现,所谓的“天赋”不过是纸作的栅栏,拦住的都是那些“望而却步”的人。你可能天生有一副好嗓子,会让人静心听你娓娓道来。你可能天生有一张好面容,会让人注意你的一举一动。但是演讲不仅仅是靠好声音,好长相。演讲在于表达,在于阅历,在于思维等等,而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后天习得的。演讲很难吗?刚才提到,很多人害怕演讲甚于害怕死亡。害怕死亡的原因不难理解,但是人们害怕演讲,究其缘由,无外乎“准备不足”四字。更准确地说,我们总希望在短期内就把事情准备好,可由于时间有限,往往难以达到原定的效果。实际情况和预期结果之间的落差,这就是恐惧的大小。人们普遍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短期期望过高,长期期望过低。比如,很多人一参加演讲比赛就恨不得在一个月速成所有演讲技能,却忽视平时积累的重要性。实际上比起一个月的速成班,每天背诵一篇名人演讲,坚持3个月的效果会更好。因为这种小步快跑的方式,不光能够最终在量上胜出,而且还能能让你心平气和地度过那些难熬的备赛时光。这一点,我想着重结合自身经历来说说。刚进大学不久,我们学院便举办了一场演讲比赛。那时看着赛场上的学姐学长的慷慨陈词,就默默在心中播下了参赛的种子,每天都幻想着自己在赛场上演讲的样子,可却一直到了两年后才闯进全国总决赛。一开始,我自信凭借高中的基础,可以拿到校赛一等奖继而顺利挺进省赛,可是最后却捧着优胜奖的证书铩羽而归。第二次参赛,本以为能够更进一步,却由于课业繁忙,仓促参赛之下止步于省赛三等奖。如果不是内心真的爱着演讲,一直有着那么一种执念,可能我也会因此放弃。第三次,我告诉自己是最后一次。那时,我已经大三并且提前拿到了保研资格。比赛是否得奖对我来说已经意义不大了,但那个暑假,我却始终坚持就着当天的新闻热点写一篇演讲稿,默默背下来,在图书馆前的广场上对着人群一遍又一遍地练。就这样,我以“三朝元老”的身份,同大一的学弟学妹们一起站在了赛场上。最后拿到了省赛季军的时候,我以为自己的赛程就这样结束了。那一年,比赛组委会只从每个省级赛区选两名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得知省赛结果后,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被评委们看中,拿到全国总决赛的门票。后来仔细一问,才知道评委们觉得我积累颇丰,观点鲜明,演说时条理清晰,有理有证,这才选了我作代表参加全国总决赛。虽然这种事可遇不可求,但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没有前两年的历练,没有那一整个暑假的坚持,恐怕凭空给我这样的机会,我也不会有底气欣然接过全国总决赛的入场券。其实凭借着平时的训练和积累,我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做好了准备。虽然不算充分,但至少我不会害怕舞台下的观众,不会畏惧犀利的评委,不会在面对自己不熟悉的题材时不知所措。我可以很自信地在现场观众面前,在摄影镜头面前发出我自己的声音并确保那些聆听的人能正确接收到我的信号。虽然我们无法轻易消除对于死亡的恐惧,但是可以通过平时的准备来化解当众说话乃至公众演讲的恐惧。哪怕你做的只是每天把看过的资料整合成一篇文章,只要这些平时功夫累积到一定程度,也足以帮你克服演讲的恐惧。这个过程一定不简单,但是又绝对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我们通常吹捧起点的重要性,而忽视坚持的意义。你要知道未来属于两种人交流工具的发达,让我们每个人的连接成本趋近于零。当连接方式已不再成为一种障碍的时候,连接的质量就只取决于沟通方式。通常情况下,日常沟通分为两种:文字和语言。不论是邮件还是短信,只要你以文字的形式和别人沟通,你做的事情其实和一个作者并没有任何本质区别。同样只要你尝试着说服对方,或者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论场合和时间,你发出的动作也和一个演讲者没有任何本质区别。所以说未来是属于两种人的:能写的,会说的。因为这是两种最有效、甚至两种仅有的沟通手段。人和人之间的影响正在不断被放大,而这两种方式就是扩大影响力的最好方法。我们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情况却变了。因为网络的存在,使得原本不可跨越的地理阻隔慢慢消失,而真正左右巷是否会受欢迎,无疑是每个人的表达能力了。你有一个好点子,但是没有足够好的文笔,也没有足够好的口才向他人表述。那对于这个世界来说,这个点子就是不存在的,因为没有人能看到你的文字,听到你的声音。与此同时写作和演讲又都是被高估的技能。原本只需要一点点基本的原则,加上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就可以掌握的技能,被太多的人和书修饰过后,就产生了不必要的距离感。我们每天发的微博和白癜风复发怎么办白癜风转载请注明:http://www.dwwaw.com/kjzlb/1746.html